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
经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
束发吾有志,辛苦今十春。
朝闻可夕死,谁当负斯文。
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
经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
束发吾有志,辛苦今十春。
朝闻可夕死,谁当负斯文。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杂诗十首》之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道德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执着精神。
首句“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点明了诗人的学习态度,认为读书是为了穷究经典,而学习道德之道在于深入理解仁义。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道德并重的重视。
接着,“经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只有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经典,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而真正理解和实践仁义之道,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格。这两句强调了知识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束发吾有志,辛苦今十春”表明诗人自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远大志向,经过十年的努力与艰辛,如今已有所成。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毅力与坚持,也暗示了他在这十年间所经历的学习与修行过程。
最后,“朝闻可夕死,谁当负斯文”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热爱与献身精神。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愿意为了追求真理与知识而牺牲。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极度尊重与忠诚,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为学问奉献一切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个人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坚持与牺牲,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自我超越的勇气,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