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拢扁舟南浦驿。
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
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
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
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
听之涕泪谁最多,岭南狂客成滂沱。
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拢扁舟南浦驿。
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
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
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
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
听之涕泪谁最多,岭南狂客成滂沱。
这首诗《闻笛》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听笛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意境。
首句“江水澄清江月白”,以清澄的江水和皎洁的月光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接着,“夜拢扁舟南浦驿”描绘了夜晚江面上一艘小船停泊在南浦驿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安详的氛围。
“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两句,通过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船头吹奏笛子,表现了他内心的忧愁与情感的释放。笛声的频繁响起,不仅反映了吹笛人的思绪万千,也触动了周围环境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进一步渲染了笛声的美妙与哀愁,它仿佛穿透云层,直达天际,却让那些听到的人更加感到忧伤,难以承受。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两句运用了音乐中的音阶概念,将笛声的旋律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梅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江南春日的短暂形成对比,增添了诗作的哀愁意味。
最后,“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强调了笛声对听者心灵的影响,使得他们沉浸在深深的忧愁之中,甚至在梦中也无法摆脱。而“听之涕泪谁最多,岭南狂客成滂沱”则以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因笛声引发的强烈情感反应,无论是岭南的狂放之客还是其他人,都因这笛声而泪如雨下,展现了情感的共鸣与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笛声的细腻描绘,以及与自然景象、人物情感的巧妙结合,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深情绵长的艺术氛围,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霏霏元日雪,脉脉人日雨。
春来无日不轻阴,薄雾寒云满南浦。
常年有雨复新晴,淑气韶光淡绕城。
草色未逢金勒马,柳条先映玉楼莺。
今年风雨兼冰雪,忘却春幡庆春节。
野杏缄愁待酒催,江梅索笑邀人折。
谁与观云卜大通,且须祈谷问年丰。
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
长桥下压蛟龙宫,岸上人家如镜中。
道人卖药临溪水,医得青蛇是龙子。
报恩不受千金珠,龙伯亲传海藏书。
门前扶杖人如市,妙术何愁三折臂。
燕支山前白草秋,冷入金疮泪欲流。
安得金丹从尔乞,提携玉龙还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