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柳堤诗》
《柳堤诗》全文
唐 / 詹敦仁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

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ǔshī
táng / zhāndūnrén

zhǒngdàosānshíqǐngzhǒngliǔbǎizhū
dàogòngzhānzhōuliǔcuànpáochú

lěiliǔyīnxiàshūdàotián
yáoshùndàotóngshìgēngshēn

注释
种稻:种植稻谷。
三十顷:大面积的土地。
种柳:种植柳树。
百馀株:一百多棵。
饘粥:稠粥。
爨庖厨:烧火做饭。
息耒:放下农具休息。
柳阴:柳树下的阴凉处。
读书:阅读书籍。
尧舜道:古代贤君尧和舜的治国之道。
耕莘夫:耕田的贤人,指隐居耕读的人。
翻译
我种植了三十顷稻田,又种了一百多棵柳树。
稻谷可以用来煮粥,柳树可以作为烹饪的燃料。
在柳树荫下休息,我在稻田边读书。
以此来享受尧舜时代的道理,我们都是耕田的贤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生活图景。诗人自述拥有三十顷良田,种植稻米,并且还有百馀株柳树。这里的稻米和柳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成果,更有着实用的意义:稻米可以作为粮食供应,而柳树则可以提供柴火用于烹饪。

诗人在田间劳作之余,喜欢在柳树下休息,在稻田边读书。这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农业生活的热爱。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也让诗人联想到古代圣君尧舜的道德,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以及一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农耕生活理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平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代圣明之道的赞美。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是一首富有田园情怀和哲思的诗篇。

作者介绍
詹敦仁

詹敦仁
朝代:唐

詹敦仁,字君泽,生于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存其诗十九首,《全唐文》、《唐文拾遗》共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九七。
猜你喜欢

朱旭辰以道光五年缙绅录属题邵伯絅用其先德半岩庐集中顺治缙绅录诗韵先成因次其韵

朱君持示旧官录,道光朝事吾颇知。

宣皇初政勤宵旰,渊然恭俭文景姿。

歙县秉钧称一德,墨守文法无敢畸。

当时京师播谣谚,松倒鹦叫鹊跳枝。

旧相托戴或留去,仪徵一老天南垂。

老成分陕孙与蒋,岂不共济期雍熙。

儒臣从容谏臣直,人循绳尺爱羽仪。

惜哉厝薪祸潜伏,肉食无谋识者嗤。

花门酿乱由吏黩,嚄唶诸将犹振威。

河漕交困鹾纲坏,当者城火殃及池。

济宁宝坻相继败,安化辣手真嶷嶷。

海运票盐救时计,弹章求备纷彤墀。

海疆锁钥维岭峤,使相贪庸轻远夷。

毒烟漏卮耗中国,奷民篝火呼神祠。

鸿胪抗疏定禁令,奉行无状奈有司。

侯官才略冠当世,一击不中遂颠危。

忽和忽战不暇择,天潢联翩弃旄麾。

坐令当宁拊髀叹,不见乾嘉节制师。

穆琦耆伊相表里,城下谨奉插血匜。

藩篱已撤户牖撼,亡国朕兆其在兹。

雨云翻覆到朝籍,崇祯之案元祐碑。

此中一一名氏见,怀忠辨奸犹可追。

昔贤题咏顺治册,咸恨生不与同时。

呜呼,成康穆宣已悬隔,今日同作黄虞思。

(0)

松滋道中

万顷烟波夕照迟,布帆安稳过松滋。

渔歌猎响都萧瑟,忆否松滋绝妙词?

(0)

移居

莺花海里卜安居,自悔年来作计疏。

身世已同鸥泛泛,羁栖敢望屋渠渠。

蔽阴遥借邻家树,停辙偏多长者车。

回首江南风景好,蒋家三径近何如?

飘泊天涯近十年,栖迟锦里又三迁。

一囊未获侏儒粟,二顷空思阳羡田。

喜学枯禅参白社,醉吟诗句问青天。

飞花飞絮同飘泊,不受人怜亦自怜。

(0)

游雪浪山

万壑千岩里,声来何属钟。

林深不知寺,总被白云封。

(0)

白下张仙搓月牙山远眺一律,梅根山樵赵叔冶和之,凡十八叠,搜奇集胜,为吾门生色不少,爰亦勉和一章

偶学赵州露爪牙,洞庭波送桂江涯。

倚虹风月随人领,满室诗书属自家。

静里阿谁论党籍?闲来犹事灌山花。

春深帘重侵浓绿,客至惟斟一味茶。

(0)

言愁二首·其一

浑沌无端窍凿开,古愁莽莽泄胚胎。

种从黄土抟时下,蔓遍红尘界里来。

酒泻长河浇不尽,灰经百劫积成堆。

分明天地为炉后,铸出人心领受该。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