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澄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诗人以澄清的潭水为酌饮之地,又可作为洗涤之用。眼前江山绵延千里,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心灵的寄托。木头虽实,但无脚不能行走;瓦片虽硬,却无足亦无法移动。这两句暗示了物各有其用,亦如人各有其才,应根据个体特性发挥所长。陶匠自来,指的是自然而然地到来,而非勉强。他们齐声高声歌唱,与诗人一同享受这份快乐。
诗中流露出苏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不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更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同时,陶匠之类的工匠能自主到来,也反映出苏轼对于自由劳动、平等交流的社会理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
江海壖,家家浮生多在船。
船居无租出无禁,竞卖田宅行盐钱。
私盐渐多法渐密,隩里干戈攘白日。
寻常恶孽不肯除,本固枝蕃祸非一。
虎符龙节王者师,赦过录功先自欺。
谏臣上疏劾已晚,蔓延及今归咎谁?
地官合为弘远计,盐价减徵同赋税。
盗源既清民瘼除,五风十雨歌《康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