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残池面旆中央,幻出台前艳粉光。
衣典欲催愁杜老,鬓霜难拒笑潘郎。
风来尚恐波生陆,暑退犹疑叶可觞。
拟种陶朱三百树,广文茅屋未应荒。
吹残池面旆中央,幻出台前艳粉光。
衣典欲催愁杜老,鬓霜难拒笑潘郎。
风来尚恐波生陆,暑退犹疑叶可觞。
拟种陶朱三百树,广文茅屋未应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池塘边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风情。"吹残池面旆中央"写出了芙蓉花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象,仿佛旗帜在水面轻轻飘动。"幻出台前艳粉光"则描绘了芙蓉花鲜艳的颜色,犹如幻化出一片绚丽的光彩。
接下来,诗人借"衣典欲催愁杜老,鬓霜难拒笑潘郎"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杜老"指杜甫,这里暗指诗人自己因岁月催人而感伤;"潘郎"则是形容美貌男子,暗示自己虽年华已逝,但仍然保持着欣赏美景的心情。
"风来尚恐波生陆,暑退犹疑叶可觞"进一步描绘了芙蓉花在风中摇曳,仿佛能引发陆地上的波澜,即使暑气消退,诗人也期待着芙蓉叶如酒杯般可以盛酒。这句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诗意想象。
最后,诗人以"拟种陶朱三百树,广文茅屋未应荒"收尾,表达了想要种植三百棵木芙蓉,让自己的居所——广文茅屋不再荒凉的愿望,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理想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描绘了木芙蓉的美丽,又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展现了宋诗的婉约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