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踏遍楚天涯,屐齿宁堪印渚沙。
初月半弯浮玉笋,澄江如带浴莲花。
图归南岳青絇湿,醉卧湘君坠舄斜。
赐履倘分湖一曲,日㩦芒屩弄苍霞。
萍踪踏遍楚天涯,屐齿宁堪印渚沙。
初月半弯浮玉笋,澄江如带浴莲花。
图归南岳青絇湿,醉卧湘君坠舄斜。
赐履倘分湖一曲,日㩦芒屩弄苍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湖口远眺鞋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意的想象。
首句“萍踪踏遍楚天涯”,以“萍踪”比喻行迹飘忽不定,表达了诗人游历四方的足迹遍布广阔天地,既有游子的孤独,也有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接着“屐齿宁堪印渚沙”,通过“屐齿”与“渚沙”的接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水边沙滩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
“初月半弯浮玉笋,澄江如带浴莲花。”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初升的月亮比作半弯的玉笋,清澈的江水比作环绕莲花的带子,不仅描绘了月夜江面的静谧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图归南岳青絇湿,醉卧湘君坠舄斜。”这里“图归南岳”可能是指诗人对南岳美景的向往或回忆,“青絇湿”则可能是对南岳山色的描述,或是某种象征。而“醉卧湘君坠舄斜”则描绘了一幅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甚至有些忘我,仿佛与湘水女神共舞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最后两句“赐履倘分湖一曲,日㩦芒屩弄苍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一份湖畔的美景,可以穿着草鞋在夕阳下漫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
占断玉楼春,被松筠、笑他孤冷。
幽人何在,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一点箕星,近天边,光彩辉耀南极。
竹马儿童,尽道使君生日。元是凤池仙客。
曾曳履、持荷簪笔。
称觞处,晚节花香,月周犹待五夕。谁道久拘禁掖。
任双旌五马,暂从游逸。九棘三槐,都是等闲亲植。
见说玉皇侧席。但早晚、促归调燮。
功成了,笑傲南山,寿如南山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