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隼经行处,蜗牛窈窕深。
会稽虽奉计,彭泽自无心。
禅寄跏趺坐,风披徙倚襟。
莫言容膝地,不废掉头吟。
乌隼经行处,蜗牛窈窕深。
会稽虽奉计,彭泽自无心。
禅寄跏趺坐,风披徙倚襟。
莫言容膝地,不废掉头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乌隼经行处,蜗牛窈窕深”以乌隼与蜗牛对比,乌隼高飞远行,象征着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生活;而蜗牛则缓慢而深邃地爬行,隐喻着诗人向往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
接下来的“会稽虽奉计,彭泽自无心”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引用了东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的生平,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却如陶渊明般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里将自己比作“会稽”(古代地名,也指官场),而将内心的追求比作“彭泽”(陶渊明曾在此地隐居),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禅寄跏趺坐,风披徙倚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描述诗人以禅定的姿态坐着,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微风拂过衣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最后,“莫言容膝地,不废掉头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即使居住在狭小的空间里(“容膝地”),也不妨碍他吟诵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这句诗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独立性,不依赖于物质条件的优裕,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振衣千仞上,渺渺御天风。
道遇餐霞子,山回采药翁。
石楼晴复雨,野径断还通。
榻古荒苔没,庵残乱草封。
秋云半岭白,海日五更红。
恍惚闻仙乐,依稀驾彩虹。
麻姑分竹叶,玉女献芙蓉。
从此忘归路,优游四百峰。
嘉会良不易,千秋在俛仰。
绸缪五十年,岂谓一日长。
双龙翼曾乘,孤鸿日流响。
劲风吹浮云,携手谐忻赏。
门庭宛畴昔,觞斝深酣畅。
念当与子游,古欢况吾党。
久要义弥敦,尊生神逾王。
松柏夙同心,臭合芝兰唱。
明珠解相贻,何以报珍贶。
渐老晨星稀,忽复弦与望。
保兹黄发期,时候青藜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