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州五咏·其一九曲池》
《扬州五咏·其一九曲池》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

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想像绿杨阴。

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0)
注释
嵇老:指嵇康,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
清弹:清脆地弹奏。
怨广陵:《广陵散》,古代名曲,常用来表达悲伤之情。
隋家:隋朝。
水调:古代乐曲名。
哀音:哀伤的音乐。
九曲:形容曲折,这里指曲调复杂。
遗声:遗留下来的乐声。
一池春水:象征历史的沉淀和变迁。
凤阙:古代皇宫的代称。
萧条:荒凉、冷落。
荒草:无人打理的野草。
龙舟:古代帝王竞渡的船只,象征皇家。
绿杨阴:绿色的杨柳树荫。
都人:都市中的人们。
兴亡恨: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残春:暮春时节。
一度寻:一次又一次地寻找。
翻译
嵇康老先生清脆地弹奏着悲怨的《广陵散》,隋朝的水调音乐接着传来哀伤的旋律。
那曾经的繁华曲调如今只剩下九曲的余音,只有一池春水深沉无言。
皇宫之外,凤阙空荡,只有荒草丛生,想象中的龙舟在绿色杨柳的阴影下静静浮现。
城市的人们似乎带着对兴衰更替的感慨,每当暮春时节,他们都会来此寻找历史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扬州五咏》之一,题为《九曲池》。诗中描绘了扬州历史遗迹中的广陵琴声和隋家水调,以及九曲池的衰败景象。诗人通过嵇老的清弹和隋代的乐曲,暗示了扬州昔日繁华的影子,而"九曲遗声尽"则表达了对往昔荣光消逝的感慨。池水之深,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凤阙萧条、龙舟想象,揭示了古城的荒凉与寂寞。最后,诗人借都人每逢暮春时节寻找旧迹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兴亡更替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富有历史沧桑感。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艳词十七首·其九

小时曾学唱伊州,从入朱门迥似羞。

今日扁舟泛横渡,临风初得试纤喉。

(0)

题画四绝即席赋·其四

木叶乱脱飞银涛,馀皇箫鼓何嘈嘈。

郎今莫渡且归去,灵岩如屋苍天高。

(0)

题画四绝即席赋·其一

新妆冉冉出空波,翠羽矜妍妒绮罗。

为寄洛川神女道,陈王词赋思如何。

(0)

题画荷

剜剜新妆翠袖开,洛川魂梦使人猜。

玉颜寂寞啼秋雨,似忆陈王作赋才。

(0)

无题五首·其四

阳台云雨日虚无,枕上千行洒辘轳。

书去画梁空燕雀,愁来江浦换蘼芜。

谁家锦帐邀春住,此夕青灯带影孤。

莫把明珠买倾国,马卿四壁有当垆。

(0)

复之留都别诸亲友

亵息枌榆会正欢,分携忽又自江干。

漫言老马能知路,却笑征鸿且避寒。

别泪青衫谁更湿,离亭绿酒重相欢。

风尘逐逐辕南北,何似烟波理钓竿。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