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此山故诗多及之》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此山故诗多及之》全文
宋 / 冯时行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

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

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

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

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

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

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

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

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

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

为雨非不佳,世间多尘埃。

预恐为雨罢,归来污苍苔。

(0)
注释
琳球:比喻清澈透明的泉水。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观台:供人观赏的平台或建筑。
石门:山石形成的自然门洞。
荣辱:指世俗的得失、荣誉和耻辱。
霜钟:寒冬时节的钟声。
羹材:烹饪的食材。
南涧:南方的溪流。
法身:佛教中指修行者的内在精神。
破衲:破旧的僧袍。
云閒:云雾缭绕的悠闲之地。
古岩隈:古老的岩石缝隙。
龙作媒:龙作为传递消息的象征。
尘埃:比喻世间的纷扰和杂质。
苍苔:青苔,常用来形容环境的清幽和洁净。
翻译
飞瀑冲击琳球般壮观,连绵的群山高大巍峨。
山中隐藏古老的修行场所,紫烟缭绕着观景台。
石门无需上锁,荣辱不入此地。
寒霜敲响山谷千声钟,朝阳驱散山间晨雾。
老僧提着竹篮,上山采集烹饪的食材。
回到南涧烧水烹煮,美味超越盐梅。
吃饱后不愿下床,佛法之身充满天地。
破旧僧袍六十载,我在云间闲游徘徊。
我有满腹衷肠,欲刻于古岩之侧。
白云告诫勿多事,莫让龙作传话者。
降雨虽好,但世事纷扰。
我担心雨停后,归来时弄脏青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其中“飞泉”、“群山”展示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古道场”则点出了人文历史的悠久。

“紫烟笼观台”一句,通过紫色的烟雾渲染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表达了僧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与淡泊。

接下来的“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描绘了一场雪后初晴的情景,其中“霜钟鸣万壑”传递出了清晨钟声在群山间回荡的宁静与神圣,而“日出山雾开”则是对自然界光明与温暖的一种赞美。

老僧的日常生活也被诗人细腻地描绘出来:“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这些平实的字句展示了僧人的自给自足和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则是老僧在山中修行的写照,其中“食饱不下床”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内心修炼的态度,“法身充九垓”则暗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体悟。

最后几句“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警惕,以及对心灵沟通的一种渴望。

整首诗通过老僧在深山中的生活画面,传递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冯时行
朝代: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猜你喜欢

暮春四首·其一

掠面微风吹宿酲,送春空有不胜情。

风烟老尽王孙草,时听桑间小妇声。

(0)

嘉定己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十二首·其五

一枕鸟声残晓梦,半窗竹影弄新晴。

屏深室暖秋垂老,粥美蔬香疾渐平。

(0)

道室杂题四首·其二

闻说湖中有钓舟,烟波出没杂轻鸥。

一声清啸去已远,我欲从之何处求。

(0)

谢君寄一犁春雨图求诗为作绝句二首·其二

老农虽瘠喜牛肥,回首红尘万事非。

耕罢春芜天欲暮,小舟冲雨载犁归。

(0)

欲雨二首·其一

徙穴中庭蚁,争巢后圃鸠。

物情犹虑患,人事得忘忧。

(0)

晚兴

斸芋挑蔬自煮羹,雪檐收滴暮寒生。

不嫌终日无来客,时听荒园斲木声。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