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鸣。
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
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
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鸣。
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
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
这首《寄衣曲》由清代诗人毛张健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与牵挂。
开篇“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鸣”,以秋月之明衬托出女子在月光下为丈夫缝制衣物的情景,络纬的鸣叫更添了几分寂寥与哀愁。接着“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将时间线拉至第二年,风雨交加中寄出衣物,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丈夫手中,表达了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和对相聚的渴望。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描绘了边疆的严酷环境,八月已感寒冷,清霜刺骨,而远行丈夫身着单薄衣物,让女子心生愁绪。接下来“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则直接抒发了女子亲手缝制衣物时的深情与痛苦,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对丈夫的思念和不舍,泪水无法拭干,情感真挚动人。
最后,“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表达了女子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最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体现了深沉的家庭观念和朴素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寄衣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热切期盼,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朝市良可厌,不如归故山。
故山山色好,别来知几年。
威凤翔高冈,神龙潜深渊。
黄鹄志千里,皓鹤恋芝田。
吾意亦如此,志在山水间。
千峰列溪上,修竹满檐前。
樵唱归落照,僧钟鸣晓烟。
晚来閒览镜,白发冠颓颠。
回思人间事,百计不如閒。
吾言奚激烈,此事非偶然。
诗人常说岭头梅,往往春风自此来。
我到岭头都不见,空将春梦又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