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屋千竿掩映,飘空万派汪洋。
济川我愧无具,但愿海波不扬。
绕屋千竿掩映,飘空万派汪洋。
济川我愧无具,但愿海波不扬。
这首诗描绘了屋旁竹林环绕,水波浩渺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之感。诗人以“绕屋千竿掩映,飘空万派汪洋”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竹林与水面的广阔与层次感。竹林与水面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接下来,“济川我愧无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亲自参与渡河(济川)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但愿海波不扬”则寄托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世事的避离,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现了清雅脱俗的文人情怀。
雪影萧萧带晚霞,胭脂灼灼傍铅华。
孤山夜合连枝木,一树春分二色花。
牛继马来几换骨,鹤乘鸾去忽通家。
向来逋老题诗处,曾有红裙拂碧纱。
穷冬滞空山,风雨何凄迷。
冯夷工剪水,有技不肯施。
俄于夜未分,六出纷葳蕤。
但见草壤间,叠叠生玉枝。
须臾遂弥满,匼匝生四围。
突兀千丈高,浩无肤寸遗。
寒林远映带,一色相参差。
天工呈大巧,幻出此段奇。
遂令翳荟间,琐碎玉作姿。
安得借化冶,烹鍊如银为。
勿使见睍消,有若朝露晞。
巨灵与夸娥,负挟从我归。
以此几嵯峨,森列置八维。
为民除热恼,盛夏袪炎威。
金石可流烁,天瑞无变移。
良宵著明蟾,绕以波琉璃。
四时照吟笔,千古凝清辉。
来朝当路日,承诏改辕时。
再领须句国,仍迁少昊司。
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赖寄新珠玉,长吟慰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