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其一》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欲将老眼饱烟云,深处更有藤萝扪。

故人声迹应自绝,不寄一行山巨源。

(0)
注释
欲将:想要。
老眼:疲倦的眼睛。
饱烟云:饱览烟雾云彩。
深处:深入。
更有:还有。
藤萝:一种攀缘植物。
扪:摸索。
故人:老朋友。
声迹:消息踪迹。
应自绝:应该已经断绝。
不寄:没有寄信。
一行:一封短信。
山巨源:山涛,古代诗人,字巨源。
翻译
我渴望用疲惫的眼睛饱览眼前的烟雾云彩,
深入其中还能摸索到藤萝的缠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欲将老眼饱烟云”一句,以“老眼”自指,表露出诗人对于天地间壮丽景色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紧接着,“深处更有藤萝扪”则描绘了一种幽静深远之景,藤萝扪(即藤萝缠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长的力量。

后半首“故人声迹应自绝,不寄一行山巨源”,诗人的情感开始转向对往昔故人的思念。这里,“故人”指的是那些已经离去或不再联系的人,“声迹”则代表着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和回音。诗人表示这些应自绝,即应该割舍过去的情感联络,不再追寻那些已经消逝的声音和足迹。“不寄一行山巨源”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决绝,没有留下任何书信以表达自己对自然山川之源的向往和依恋,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操。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次韵刘南伯二首·其二

十年踪迹困邅如,多谢韦郎肯寄书。

千里漫寻苕水梦,一廛方对相山居。

归心不为莼鲈切,交契应闲简牍疏。

近向钱塘得嘉种,秋盘何日共新蔬。

(0)

次韵王圜中二首·其二

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

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

半世光阴忧患里,他时勋业笑谈间。

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0)

中秋同儿侄登宝峰亭

绝顶凭栏思有馀,沧江下眺眇三隅。

月光此夜十分满,风色今朝一点无。

乡国不须悲楚蜀,庭阶且喜集封胡。

史君邂逅分鲜鲫,斫鲙还成逸少图。

(0)

病馀兀坐偶成二绝·其一

寂寂经旬病卧家,起来都不记年华。

一声檐上惊秋晚,墙外初闻卖菊花。

(0)

和姚令威春阴四绝·其二

十日春阴昼景微,鸣鸠逐妇几时归。

柔桑细麦宁馨长,落絮游丝可解飞。

(0)

和姚令威春阴四绝·其三

雨过山村绿满陂,红芳渐少翠阴低。

春风吹草依然碧,潮水浮花却自西。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