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附蝇趋彼正哗,山深寂寂草篱斜。
巳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
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
蚁附蝇趋彼正哗,山深寂寂草篱斜。
巳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
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林景象,通过对比繁华与寂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首句“蚁附蝇趋彼正哗”,以蚂蚁和苍蝇的忙碌比喻世俗社会的喧嚣与追逐,暗示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感。接着,“山深寂寂草篱斜”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草篱斜倚,更添几分幽静与自然之美,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巳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这里运用了典故,北阙象征朝廷,肱三折形容多次请求未果,表达作者对仕途不顺的感慨;南天手独叉则可能暗指隐居之地,强调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即使多次请求未得朝廷认可,仍坚持自己的选择。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这两句通过对比京城的丰收与江州的哀愁,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京邑的秋风中传来的黍稷之歌,象征着世俗的繁荣与收获,而江州的夜月下琵琶的哭泣,则可能是对理想破灭或个人命运悲凉的隐喻。
最后,“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诗人感叹过去美好的事物如今已成过眼云烟,但自己依然坚守着陶渊明式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整首诗在对比与反差中,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品格的坚持。
娇绿迷云,倦红颦晓,嫩晴芳树。
渐午阴、帘影移香,燕语梦回,千点碧桃吹雨。
冷落锦宫人归后,记前度兰桡停翠浦。
凭栏久,谩凝想凤翘,慵听金缕。留春问谁最苦。
奈花自无言莺自语。
对画楼残照,东风吹远,天涯何许。
怕折露条愁轻别,更烟暝长亭听杜宇。
垂杨晚,但罗袖、暗沾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