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同儿侄登宝峰亭》
《中秋同儿侄登宝峰亭》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绝顶凭栏思有馀,沧江下眺眇三隅。

月光此夜十分满,风色今朝一点无。

乡国不须悲楚蜀,庭阶且喜集封胡。

史君邂逅分鲜鲫,斫鲙还成逸少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qiūtóngérzhídēngbǎofēngtíng
sòng / wángzhīwàng

juédǐngpínglányǒucāngjiāngxiàtiàomiǎosān

yuèguāngshífēnmǎnfēngjīncháodiǎn

xiāngguóbēichǔshǔtíngjiēqiěfēng

shǐjūnxièhòufēnxiānzhuókuàiháichéngshǎo

翻译
站在山顶栏杆边思绪万千,遥望沧江下游的三个角落。
今夜月光特别明亮,而今晨的风却丝毫没有。
不必为远离家乡而悲伤,庭院中能与友人相聚已足够欢喜。
史君巧遇,共赏鲜美的鲫鱼,切鱼做脍,仿佛再现了王羲之的风雅画卷。
注释
绝顶:山顶。
凭栏:倚靠栏杆。
思有馀:思绪万千。
沧江:江水呈青黑色。
下眺:向下看。
眇三隅:三个角落。
月光:月光。
十分满:非常明亮。
风色:风的景象。
一点无:完全没有。
乡国:故乡。
悲楚蜀:为楚蜀两地的分离而悲伤。
庭阶:庭院。
集封胡:与胡人朋友相聚。
史君:史姓的朋友。
邂逅:偶然相遇。
分鲜鲫:共享新鲜鲫鱼。
斫鲙:切鱼做脍。
逸少图:指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宴饮场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诗人站在高处的栏杆旁,心中有所余味。沧江河流蜿蜒曲折,远眺三隅显得有些迷离模糊。这是一个月色特别明亮的夜晚,而风却异常平静,没有一丝风声。诗人提到不必为家乡的遥远或是蜀地的悲哀而感到悲伤,因为庭院中的石阶上,亲朋好友正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史君,他与朋友一起分享着新鲜的鲫鱼。即使是斩杀鱼类,也只是一种悠闲自得的享受,仿佛回到古代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这段落通过对美食的描述,展现了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一幅中秋佳节、亲朋聚首、悠然自得的画面。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东归望华山

碧莲重叠在青冥,落日垂鞭缓客程。

不奈春烟笼暗澹,可堪秋雨洗分明。

南边已放三千马,北面犹标百二城。

只怕仙人抚高掌,年年相见是空行。

(0)

渡淮作

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

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

(0)

游仙二十四首·其四

西龟初定箓,东华已校名。

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体妙尘累隔,心微玄化并。

一朝出天地,亿载犹童婴。

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

(0)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

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0)

谢人惠紫栗拄杖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

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

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

(0)

渚宫自勉二首·其二

毕竟拟何求,随缘去住休。

天涯游胜境,海上宿仙洲。

梦好寻无迹,诗成旋不留。

从他笑轻事,独自忆庄周。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