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
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
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
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
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谢人惠紫栗拄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馈赠之物的珍惜与感激,以及对友情的深切表达。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这里,“仙掌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非真实存在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神圣或难以企及的境界。“何当此见遗”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份馈赠的珍视与留恋。
“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杖的坚韧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时间的力量以及物品的耐久性。百年后的骨骼也许已经衰败,但这根拄杖依然保持着它六尺长的寒冷姿态。
“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雪后,松树和手杖并置;泉水旁,等待着明亮的月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来离开山林之时,对这根拄杖依然感激不尽,它如同朋友一般陪伴左右。这里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物品所承载的情感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根紫栗木制成的手杖的描写,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时间和友谊深刻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