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春日采桑的女子形象,以及她内心的哀愁与乡村生活的情景。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感。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两句以微妙的手法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使得蚕丝飘动如同行走的小昆虫,而桑树上的嫩芽则像初生的鸟嘴,展现了春意渐浓。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女子在清晨开始劳作的情形。她们以泪洗面的情景,不仅显示了她们辛勤的劳动,也流露出生活中的不易和哀愁。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两句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今日的睡醒时刻和今年春天树叶迟缓展开的情况,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则揭示了社会压力与个人情绪的交织。诗人通过女子听到外面催促的声音和官方在二月份开始征收新丝的事件,表达了底层人民生活中的种种艰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勾勒出一个古代劳作女性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农村生活的某些侧面。
晓星低射疏棂,殢寒却枕还慵起。
炊烟逗屋,隔房人语,镫前行李。
霜滑平桥,雾迷衰草,时闻流水。
怅雕鞍独拥,清寒满袖,入斜月、空山里。
谩把鞭梢暗指。
酒旗边、柴门又闭。
分水点墨,因风欲寄,梅花万里。
宝帐春慵,梦中肯信,有人憔悴。
待归来、别倚新腔,换却泪毫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