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
依旧春来满地青,荆杞蓬蒿不堪咽。
须臾性命倚吴商,妻儿典与一身孑。
一身孑,千愁结。
迎送官人何足怜,县庭催租日流血。
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
依旧春来满地青,荆杞蓬蒿不堪咽。
须臾性命倚吴商,妻儿典与一身孑。
一身孑,千愁结。
迎送官人何足怜,县庭催租日流血。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农民在官府苛政下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连年灾荒导致的极度贫困景象,树木被剥光,草根也被挖尽,可见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
接着,“依旧春来满地青,荆杞蓬蒿不堪咽”两句,虽然春天到来,大地恢复生机,但对农民而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荆棘、野草生长,却无法充饥,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须臾性命倚吴商,妻儿典与一身孑。”这两句揭示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妻儿抵押给商人,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用,体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一身孑,千愁结。”一句,直接点明了农民个体的孤独无助,以及内心的沉重负担。
“迎送官人何足怜,县庭催租日流血。”这两句强烈谴责了官府的残酷剥削,即使面对百姓的痛苦哀求,官吏也无动于衷,甚至催租时导致百姓流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明朝时期农民在官府压迫下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秋风起兮寒露瀼,碧云影里群翱翔。
明月何处来潇湘,沧江万里天茫茫。
一声叫落芦花霜,南去河关道路长。
游子思亲遥一方,泪痕为尔沾衣裳。
谁将锦瑟弹清商,回翔欲下寒汀旁。
渐于磐陆仪羽良,肯随燕雀纷飞扬。
泽国秋深菰米香,何须更度衡山阳。
水碧沙明网不张,漫惊渔父宵鸣榔。
鸿兮鸿兮动有常,凡鸟安敢相颉颃。
知时去就能自量,往来不为传书忙,天北天南俱故乡。
卷帘惆怅春深,何人系得春魂住。
沉沉庭院,漾潆池馆,罢飞绿乳。
生怕东风,和云吹起,乍开还聚。
纵飘茵无分,沾泥也好,总不化萍流去。
回忆呼鸾道上,堕斜阳、万红如雨。
无情一例,绿阴成幄,参天古树。
寂寞唐宫,未逢秋信,已添愁绪。
盼栖香小凤,生怜坠落,衔归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