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时杏日各争开,何意林中尚见梅。
密叶已兼青子出,数花如待主人来。
枝横自昔难为咏,头白而今不用催。
应惜和羹才未尽,先公祠下与徘徊。
桃时杏日各争开,何意林中尚见梅。
密叶已兼青子出,数花如待主人来。
枝横自昔难为咏,头白而今不用催。
应惜和羹才未尽,先公祠下与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梅花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首联“桃时杏日各争开,何意林中尚见梅”以桃、杏与梅的对比,突出了梅在百花争艳中的独特存在,表达了诗人对梅的意外发现感到惊喜之情。接着,“密叶已兼青子出,数花如待主人来”两句,通过描绘梅树上绿叶与青果的生长,以及花朵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到来,进一步渲染了梅树生机勃勃、充满期待的氛围。
“枝横自昔难为咏,头白而今不用催”则表达了诗人对梅树形态的独特欣赏,以及对梅树年岁久远、枝干横斜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年华老去,不再需要催促春天的到来。最后,“应惜和羹才未尽,先公祠下与徘徊”两句,诗人借梅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梅花品质的赞赏——即使在即将凋谢之时,其贡献(和羹)的价值仍未消逝,同时流露出在先公祠下徘徊的沉思与缅怀之情,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的细致描绘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何处最伤心?
关山见秋月。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
始经玄兔塞,终绕白狼河。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已得并蛾眉,还知揽纤手。
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
今宵照独立,顾影自茕茕。
馀晖渐西落,夜夜看如昨。
借问映旌旗,何如鉴帷幕。
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几时征戍罢,还向月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