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多胜事,出郭访茅君。
旷野临青岸,丛林碍白云。
琪花依洞长,容水到村分。
多恐仙缘薄,鸾书閟不闻。
寻山多胜事,出郭访茅君。
旷野临青岸,丛林碍白云。
琪花依洞长,容水到村分。
多恐仙缘薄,鸾书閟不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山中胜景,出城拜访隐士茅君的旅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幽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寻山多胜事”,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探寻山中美景的兴致。接着,“出郭访茅君”则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即拜访隐居的茅君。这两句既交代了行程,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旷野临青岸,丛林碍白云”两句,通过“旷野”、“青岸”、“丛林”、“白云”的描绘,构建了一幅辽阔而清新的山林图景。旷野与青岸相接,丛林遮蔽着飘渺的白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琪花依洞长,容水到村分”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的奇景。琪花在洞口生长,象征着仙境般的美丽;而水流则将村庄与外界相连,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隐居生活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最后,“多恐仙缘薄,鸾书閟不闻”表达了诗人对仙缘的忧虑和对隐居生活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渴望与仙人相遇,体验超凡脱俗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修为不足,无法得到仙人的青睐,从而错失了与仙界交流的机会。鸾书,可能是指记载仙人信息或指引的书籍,閟不闻意味着未能听到或接触到这些指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仙道的憧憬和对自身修为的反思。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并抽新笋色渐绿,迥出空林双碧玉。
春风解箨雨润根,一枝半叶清露痕。
为君当面拂云日,孤生四远何足论。
再三抱此怅为别,嵩洛故人与之说。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
先皇诏下徵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秪说常吟是住持。
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