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凯旋的壮观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引入主题,军队的船只如同巨龙般穿行于山峦之间,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力量。
接着,“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役的回忆和对未来战略的思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军事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随后的“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则是对动态场景的生动描绘,帆影在岸边快速移动,鼓声在逆风中迟缓,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
诗中“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丝柔和的笔触。水生植物与船桨相接,林间花朵轻拂军旗,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战争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两句,再次回到战争的氛围,弓箭的鸣声和剑戟的动静都显露出战事的严峻与悲壮。紧接着,“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则是对音乐与文学的颂扬,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希望在战争之余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里,各种军事策略都显得多余,这是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最后,“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辞,他将自己的才华比喻为“长缨”,似乎在感叹自己在没有战事的时代里,这份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他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自然美景的颂扬,表现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成就。
水天一色。
正四野秋高,千古愁极。
多少黄花密意,付他欢伯。
楼前马戏星球过,又依稀、东徐陈迹。
一时豪俊,风流济济,酒朋诗敌。
画不就、江东暮碧。
想阅尽千帆,来往潮汐。
烟草萋迷,此际为谁心恻。
引杯抚剑凭高处,黯消魂、目断天北。
至今人笑,新亭坐间,泪珠空滴。
锦里春回,玉墀天近,东风稳送雕鞯。
祖帐移来,光流万斛金莲。
十分香月娟娟。
照人间、一点魁躔。
此时新事,飞来双凤,催上甘泉。
寻思京洛,少日芳游,柳遥禁雪,花淡宫烟。
鳌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
再见升平,想红云、缥缈群仙。
看明年。
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
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翦取相寄。
金屋看承,玉台凝盼,尚忆旧家风味。
生香绝艳,说不尽、天然富贵。
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
花神为谁著意。
把韶华、总归姝丽。
可是老来心事,不成春思。
却羡宫袍仙子。
调曲曲清平似翻水。
笑嘱东风,殷勤劝醉。
红香湿月,翠影停云,罗袜尘生步。
并肩私语。
知何事、暗遣玉容泣露。
闲情最苦。
任笑道、争妍似妒。
倒银河,秋夜双星,不到佳期误。
拟把江妃共赋。
当时携手,烟水深处。
明珠溅雨。
凝脂滑、洗出一番铅素。
凭谁说与。
莫便化、彩鸾飞去。
待玉童,双节来迎,为作芙蓉主。
得水能仙,似汉皋遗珮,碧波涵月。
蓝玉暖生烟,称缟袂黄冠,素姿芳洁。
亭亭独立风前,照冰壶澄彻。
当时事,琴心妙处谁传,顿成愁绝。
六出自天然,更一味清香浑胜雪。
西湖秋菊寒泉,似坡老风流,至今人说。
殷勤折伴梅边,听玉龙吹裂。
丁宁道,百年兄弟,相看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