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昼见日,夜见星。
松本直,棘本曲,如何是一法。一冬二冬,叉手当胸。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昼见日,夜见星。
松本直,棘本曲,如何是一法。一冬二冬,叉手当胸。
这首诗以禅宗的问答形式展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智慧。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植物的特性来比喻佛法的普遍性和不变性。"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普遍性,认为世间万物皆可被佛法所包容和理解。"昼见日,夜见星",白天我们能看到太阳,夜晚能看到星星,这象征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佛法的真理都能显现。"松本直,棘本曲",松树的枝干笔直,荆棘的枝干弯曲,这里用两种不同的植物形象来说明事物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即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变化,本质都是相同的。"如何是一法",提出疑问,引人思考,佛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最后两句"一冬二冬,叉手当胸",以季节的更替和简单的动作,寓意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平静,强调了佛法的恒久不变和修行者内心的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不变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
尺浑孰愈千丈清,幽居何以争城倾。
翱翔蓬蒿岂不适,乃欲万里劳蜚鸣。
文章纵云有定价,瓦釜亦或能铿鍧。
知音固当属善听,我初未鼓一再行。
郑人之璞周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
我于翰墨虽早嗜,四十五十今何情。
元无小异君孰取,矻矻便欲扬其名。
得非念我西南征,倦游久意思佣耕。
少年不饮老更醒,而众纷纷多绝缨。
属君勿用扬其名,臃肿拳曲能全生。
须白底用悲,我十君二五。
亦莫问此身,寒暑堪几数。
别君春已夏,往往疏劳苦。
况说买江天,重听诵诗许。
君德故有基,层台繇累土。
不问鸱鸮诗,犹谓民或侮。
如我乃宜归,舍农即为圃。
永与世俗辞,君来当勿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