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形胜好,山转与江抛。
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
雨馀苍藓合,春晚绿阴交。
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
书堂形胜好,山转与江抛。
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
雨馀苍藓合,春晚绿阴交。
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书堂山寺,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和谐融合。开篇“书堂形胜好”表明书堂选址得宜,地势险要而雅致;“山转与江抛”则描绘出山川蜿蜒,江水曲折的自然美景。
接下来的“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两句,通过对泉水和亭宇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泉水在古老的岩石间涌出,与岁月共存;而亭中的苔藓被更新的白茅所替代,生机勃发。
“雨馀苍藓合,春晚绿阴交”两句则描绘了雨后湿润的环境和初夏时节茂盛的植被。雨后的苔藓更加鲜活,而春末的树木交织成浓密的绿色幕帐。
最后,“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山中深处的幽静意境,却被自然界的声音所打断。风吹过林间的竹子,发出如敲击般的声音,仿佛在传递着某种超凡脱俗的信息。
整首诗通过对书堂山寺周遭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声响的捕捉,展现了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修养和心灵宁静的向往。
河势尤湍急,滔滔去莫留。
此行期死敌,既济遂焚舟。
背水陈师出,乘风纵燎休。
若非拚血战,不复渡黄流。
竹帛今犹载,桑榆晚始收。
后来烧栈道,毋乃祖馀谋。
安石心夷旷,难将浅见窥。
能拚百弓墅,只赌一枰棋。
苻虏投鞭急,羊生对弈迟。
土山今乞汝,泉石更由谁。
侍女收残局,群儿走捷旗。
拊筝并折屐,无喜亦无悲。
宝惜吾儿如拱璧,那知变灭只须臾。
畏啼尚宿通宵火,涂囟犹残隔日朱。
坐客相宽云梦幻,故人来吊讶清癯。
荒山岁晚无行迹,心折原头树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