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供奉掖庭中,天子亲知笔扎工。
近试守宫曾作论,银章三品赐梅红。
十三供奉掖庭中,天子亲知笔扎工。
近试守宫曾作论,银章三品赐梅红。
这首《宫词(其二)》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描绘了宫廷生活的一角,特别是对宫中供奉者的细致刻画。诗中通过“十三供奉掖庭中,天子亲知笔扎工”两句,首先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即在皇宫内服务的十三位供奉者,他们不仅得到了天子的亲自了解和赏识,还因其技艺高超而被赋予了“笔扎工”的称号。这里的“笔扎工”可能是指擅长书写或书法的人,暗示这些供奉者不仅在日常事务上有所专长,在文化修养方面也颇有造诣。
接着,“近试守宫曾作论,银章三品赐梅红”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供奉者不仅在技艺上得到认可,还在学术或理论上有一定的贡献。他们曾经参与过守宫(可能指负责保管图书文献的官署)的考试,并且在其中表现优异,因此获得了天子的赏识。作为回报,天子赐予他们银章,这是一种象征身份和荣誉的标志,同时“三品”则表明了他们在官阶上的等级,而“赐梅红”则是对他们的额外奖励,梅红是一种颜色,常用于表示尊贵和荣耀,这里可能象征着天子对他们才华和贡献的高度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中人才选拔与赏识的机制,以及对文人雅士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和才能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