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不开门,门外犹通刺。
并欲杜此门,支以巉岩石。
客来不开门,门外犹通刺。
并欲杜此门,支以巉岩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通过“客来不开门”这一细节,展现了这位隐士与世隔绝、不喜社交的性格。他不仅拒绝开门接待客人,连传递消息的“刺”(即名片)也拒绝接收,这进一步强调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着,“并欲杜此门,支以巉岩石”,表达了隐士想要彻底切断外界联系的决心,用坚硬的岩石作为门的替代物,象征着他对外界干扰的彻底隔绝。这种行为反映了他对于自由、独立和内心世界的极度珍视,以及对传统社会规则的反叛或超越。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隐士的形象在读者心中逐渐丰满,成为追求心灵纯净、远离纷扰的理想化身。这种对个人内心世界深度探索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感表达,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浥露蒸霞,翻阶压槛,亭亭艳吐韶华。
枝头弄雨,似故傍风斜。
细剪绛绡金缕,把腰围、巧斗堪夸。
把酒怜春去,万花落处,朵朵含葩。
更敧风覆玉,囊簇红纱。
汉苑紫云归玉佩,羡扬州、艳赏谁家。
喜唱入,歌喉蕴藉,照月醉琵琶。
月佩烟裳。伴窗纱犹识,半面徐娘。
翠华嘉节,来迟洛浦,紫云新苑,宠殿昭阳。
芳妍不逐秋风嫁,涂娇晕、自整慵妆。老是乡。
兰膏照彻,倒尽瑶觞。亭亭傲雨欺霜。
更艳凌枫赤,秀夺松黄。
避风台上,欲随风舞,辟寒帐畔,偏透寒香。
消魂帘捲人争瘦,阿娇去、金屋悲凉。莫断肠。
花神独许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