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江南路。年年生把花时误。明月听吹箫。
虚传廿四桥。潇潇连夜雨。泪滴那堪数。
何事住扬州。偏增无限愁。
清明寒食江南路。年年生把花时误。明月听吹箫。
虚传廿四桥。潇潇连夜雨。泪滴那堪数。
何事住扬州。偏增无限愁。
这首清代邹祗谟的《菩萨蛮·其二》描绘了江南清明寒食时节的景象,诗人身处广陵(今扬州)邸中,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和对远方闺人的思念。首句“清明寒食江南路”,点明了时令与地点,清明节的凄冷与寒食节的禁火,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年年生把花时误”,暗示了诗人每年都在这个花开的季节里错过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流露出深深的遗憾。
“明月听吹箫”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画面,月光下似乎传来箫声,但却是虚幻的,因为那实际上是二十四桥的传说,让人想起扬州的繁华与过往,更添伤感。“潇潇连夜雨”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连绵的夜雨如同诗人无法止息的愁绪,滴滴落下的声音仿佛在数不尽的哀愁。
最后两句“何事住扬州。偏增无限愁”,诗人直接表达出为何滞留在扬州的疑问,以及这种滞留带来的无尽愁苦。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思念闺人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