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睫驰万马,置梦荒碛间。
白榆含迥晖,层霄暮生烟。
丈夫在草莽,孑影谁见怜。
堕魂还自招,悲歌抚铜弦。
肝脾朗冰雪,根气寒益坚。
恐贻造化惭,拒物辞雕镌。
奈何懈所慎,绝理忘续绵。
遂听负担力,苦为功名捐。
大风吹垢尘,江淮紊故川。
涵谷无还牛,高卧师陈抟。
寸睫驰万马,置梦荒碛间。
白榆含迥晖,层霄暮生烟。
丈夫在草莽,孑影谁见怜。
堕魂还自招,悲歌抚铜弦。
肝脾朗冰雪,根气寒益坚。
恐贻造化惭,拒物辞雕镌。
奈何懈所慎,绝理忘续绵。
遂听负担力,苦为功名捐。
大风吹垢尘,江淮紊故川。
涵谷无还牛,高卧师陈抟。
这首诗《述意三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通过深邃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寸睫驰万马”,以视觉的快速移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急切与奔腾,仿佛眼前的景象如同万马奔腾,令人目不暇接。接着“置梦荒碛间”一句,将梦境置于荒凉的沙漠之中,暗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追求梦想时可能面临的孤独与艰难。
“白榆含迥晖,层霄暮生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白榆树在远处闪耀着光辉,而天空中则弥漫着傍晚的烟雾,象征着希望与迷茫并存的状态。接下来,“丈夫在草莽,孑影谁见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将个人的奋斗与社会的冷漠对比,凸显了个体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与无助。
“堕魂还自招,悲歌抚铜弦”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思与情感宣泄,通过音乐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肝脾朗冰雪,根气寒益坚”则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即使在严寒中,内心依然保持着明亮和坚定。
“恐贻造化惭,拒物辞雕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不愿因世俗的束缚而失去自我表达的纯粹性。然而,“奈何懈所慎,绝理忘续绵”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妥协与遗忘。
最后,“大风吹垢尘,江淮紊故川。涵谷无还牛,高卧师陈抟”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个人在复杂世事中的迷失与寻找。整个诗篇通过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态度。
寺枕苕溪一曲,僧依城郭千家。
客至未尝芡觜,我来恰及荷花。
霜飚何凄冽,岁晏同漂泊。
男儿志四方,宁久怨落魄。
怀忠思报国,结义重然诺。
死生贫贱间,交情今寂寞。
差观世态浇,未遇所立卓。
英衮卧东山,南极仰衡霍。
复期宇县清,重使混沌凿。
会见官仪修,再卜东邑洛。
否运行当倾,宇宙胜开拓。
他年功名逼,岂但持禁橐。
堂堂苍须眉,形貌画麟阁。
如何决此行,径欲就邱壑。
五十非无闻,斯文犹木铎。
愿保千金躯,百鸟见一鹗。
彼美光山郡,风流楚相城。
寝丘闻汉志,潘国尚侯名。
泥轼疏荣渥,枫宸眷老成。
侧闻颁一札,持橐奉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