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仙论五百劫,蒙叟誇八千春。
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
竺仙论五百劫,蒙叟誇八千春。
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泳的《杂述(其四)》。诗中,诗人通过“竺仙论五百劫”和“蒙叟誇八千春”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越时间长河的神话情境。"竺仙论五百劫"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者竺仙经历的漫长岁月,而"蒙叟誇八千春"则可能是指古代智者蒙叟所言的八千个春天,象征着极长的生命或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两句“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诗人借用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尧舜和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羲皇,表达了对远古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超凡智慧的仰慕。这里暗示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悠久历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神话和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智慧和历史的深沉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