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境每奥秘,时为幽人开。
我虽忧劳者,亦有烟霞怀。
枕漱寄遐托,溪山期静谐。
香光图婉娈,同然先得哉。
名相天下公,会者任取裁。
识此慕蔺心,企彼希李材。
奇境每奥秘,时为幽人开。
我虽忧劳者,亦有烟霞怀。
枕漱寄遐托,溪山期静谐。
香光图婉娈,同然先得哉。
名相天下公,会者任取裁。
识此慕蔺心,企彼希李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诗人以“奇境每奥秘,时为幽人开”开头,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神秘而幽静的世界,暗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往往只为那些寻求宁静和隐逸之士所开启。接着,“我虽忧劳者,亦有烟霞怀”,诗人自述尽管日常忙碌,内心却对山水之美有着深深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枕漱寄遐托,溪山期静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和谐。这里的“枕漱”可能指的是在溪水边休息,或是以溪水为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香光图婉娈,同然先得哉”,则通过想象中的香光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好体验的珍视和渴望。
最后,“名相天下公,会者任取裁。识此慕蔺心,企彼希李材”,诗人以“名相”作为引子,探讨了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与理解,强调了个人见解与感受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慕蔺心”和“希李材”的表达,既体现了对古代贤者的仰慕之情,也暗含了对自身品格与才能的期许,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还蕴含了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吾闻海中之山名黛舆,八纮九野水所输。
沙痕蕝石记千古,尧水滔天才一濡。
西潴七泽并淮湖,南倾百粤包荆舒。
孤根不畏波浪没,正气自有神明扶。
火轮才升水鹤唳,地籁所作江㹠嘘。
佳气郁郁崖不枯,华堂五丈安方裾。
鱼山清梵吼螺呗,水师绝叫诃龟鱼。
山灵护法踊车象,石叟衄敌峻隈隅。
可怜蛮触战左右,始信妇姑勃空虚。
大千共此华藏海,比邱无一针锋居。
君诗文采炳于菟,我行稽留类贾胡。
何时妙语对竹榻,清夜柏子燃铜炉。
卓锥之地虽亦无,安用更求无价珠。
城中鼎食排翠釜,羊胛驼峰贱如土。
青衫学士家故贫,斗米束薪炊湿雨。
纵横图史照屋壁,呫嗫诗骚从稚乳。
省中无事骑马归,雨声一洗茅檐苦。
急呼南巷同舍郎,听我临风有凉语。
且贪青简事文章,未有黄金买歌舞。
往来诗卷牛腰许,太羹玄酒并在户。
吾诗老涩邀使前,政坐可口收艰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