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共故人来,柴门向晚开。
呼僮先下榻,携手重登台。
记否吹箫夜,依然入画梅。
经年话相忆,冷拨地炉灰。
月共故人来,柴门向晚开。
呼僮先下榻,携手重登台。
记否吹箫夜,依然入画梅。
经年话相忆,冷拨地炉灰。
此诗《示姚燮》由清代诗人黄安涛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姚燮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与怀旧之情。
首句“月共故人来”,以月为引子,预示着友人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期待的氛围。次句“柴门向晚开”,柴门缓缓开启,象征着友人终于到来,门扉为友情而开,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热烈欢迎和期待。
“呼僮先下榻”,诗人吩咐仆人提前准备床铺,显示出对友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接着“携手重登台”,两人一同登上高处,寓意着他们友谊的深厚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记否吹箫夜,依然入画梅”,回忆起往昔夜晚,友人吹箫,梅花映衬,画面唯美,情感深沉。这里不仅描绘了美好的回忆,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永恒不变的信念。
最后,“经年话相忆,冷拨地炉灰”,经过多年的分别,两人再次相聚,谈论着彼此的思念与回忆,炉火已冷,但心中的温暖却依旧如初。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长久别离后重逢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读来令人动容。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