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宵霁彩云端,天上遥传白玉盘。
解道清光千里在,不知今昔几人看。
高楼自恨关山远,短笛仍悲道路难。
碧水春风俱涕泪,举头何日见长安。
月华宵霁彩云端,天上遥传白玉盘。
解道清光千里在,不知今昔几人看。
高楼自恨关山远,短笛仍悲道路难。
碧水春风俱涕泪,举头何日见长安。
这首《夜月》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深深思念。
首联“月华宵霁彩云端,天上遥传白玉盘”,以“月华”、“宵霁”、“彩云”、“白玉盘”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图。皎洁的月光如同白玉盘般悬挂在天际,透过云层洒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解道清光千里在,不知今昔几人看”,诗人借月光的普照,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月光虽能照亮千里,但又有多少人在同一时刻抬头仰望呢?这一问,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孤独与寂寞的抒发。
颈联“高楼自恨关山远,短笛仍悲道路难”,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高楼之上,诗人因距离遥远的亲人或朋友而感到遗憾;短笛声中,又因旅途的艰辛而哀叹。这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尾联“碧水春风俱涕泪,举头何日见长安”,以“碧水”、“春风”为背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碧水与春风,本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化作了泪水,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诗人抬头望向长安,那是心中的理想之地,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呢?这一问,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幅既有自然美,又蕴含丰富人文情感的画面。沈鍊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夜月》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曲深沉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