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东城荡,今为种麦田。
伏蝗搜未尽,过马躏相连。
地势垦逾下,天心施岂偏?
偶逢三日雨,相汩又成川。
浩浩东城荡,今为种麦田。
伏蝗搜未尽,过马躏相连。
地势垦逾下,天心施岂偏?
偶逢三日雨,相汩又成川。
这首诗描绘了汶上县的一片麦田,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展现了作者对土地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浩浩东城荡,今为种麦田”以开阔的视野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的田野之中,点明了这片土地如今被用来种植小麦。接下来,“伏蝗搜未尽,过马躏相连”两句,通过描述田间伏藏的蝗虫和来往马匹践踏的情景,既表现了农事的艰辛,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势垦逾下,天心施岂偏?”这两句则转向对土地利用和天道的思考。作者在赞美土地被充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天道公正性的疑问,体现了对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思。
最后,“偶逢三日雨,相汩又成川”描绘了一次意外的降雨,雨水汇聚成溪流,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这一场景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力量有时难以预测,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资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汶上县麦田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土地、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
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
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
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
尔民不敢康,服劳向官府。
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
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
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
筑得周遭百雉完,临平山木半为杵。
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
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
城官来校工勤在赏慢工怒,程期既毕民按堵。
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
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
乃知设险不足倚,以德为藩坚莫摧。
呜呼海昌之城城新作,落日重门闻击柝。
《海昌筑城行》【明·谢肃】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尔民不敢康,服劳向官府。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筑得周遭百雉完,临平山木半为杵。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城官来校工勤在赏慢工怒,程期既毕民按堵。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乃知设险不足倚,以德为藩坚莫摧。呜呼海昌之城城新作,落日重门闻击柝。
https://shici.929r.com/shici/Y1ZAqgCp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