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一以举,四海何悠悠。
局促人间世,岂若远行游。
明时不重至,中怀难久留。
遇合成佞倖,美女多所仇。
英雄既失据,片语解绸缪。
所以孔仲尼,舍车即于浮。
鸿鹄一以举,四海何悠悠。
局促人间世,岂若远行游。
明时不重至,中怀难久留。
遇合成佞倖,美女多所仇。
英雄既失据,片语解绸缪。
所以孔仲尼,舍车即于浮。
此诗《杂兴(其八)》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鸿鹄的高飞与人间世事的局促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权力、美色和政治斗争的深刻洞察。
首句“鸿鹄一以举,四海何悠悠”,以鸿鹄高飞起笔,象征着追求自由与远方的理想,而“四海何悠悠”则描绘出广阔无垠的世界,引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不满。
接着,“局促人间世,岂若远行游”,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局限性的不满,与对远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
“明时不重至,中怀难久留”,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矛盾,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遇合成佞倖,美女多所仇”,揭示了权力与美色背后的复杂人性,以及它们对人的腐蚀作用,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英雄既失据,片语解绸缪”,这里借英雄失势来表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言语的力量,能够化解纷争。
最后,“所以孔仲尼,舍车即于浮”,引用孔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智慧与超脱的追求,孔子放弃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成为诗人理想中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和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权力与道德的批判性洞察。
闰月春光助物华,杏园迎赏欲开花。
昼慵闺绣工犹浅,晓起宫妆色渐佳。
袅袅风枝偏弄送,酣酣烟蕊自交加。
对君安得辞昏醉,更作狂歌恣所夸。
众卉已萧索,朱栏始盛开。
尚先秋后菊,肯羡腊前梅。
秀出丝头软,红深脍缕堆。
疏明怜点襭,巧丽爱重台。
倍得花神力,偏当吏部才。
雨枝成堕髻,风叶自扶腮。
彩笔真难写,金刀未易裁。
狂香晴转暴,醒态晓方回。
议品须推贵,论功鄙接栽。
仙宫疑彷佛,安得不徘徊。
宿阴初卷尽,万状正萧然。
夜色兼秋半,人情爱月圆。
褫巾洒浊酒,露坐幕青天。
佳节还相遇,阳阳忆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