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流泉度竹低,屋头高木与云齐。
人疑束缚同鸠拙,自剪蒙茸对鹤栖。
花隐石棱多结子,草妨门径别成蹊。
平生著我忘形地,相送何烦一过溪。
屋下流泉度竹低,屋头高木与云齐。
人疑束缚同鸠拙,自剪蒙茸对鹤栖。
花隐石棱多结子,草妨门径别成蹊。
平生著我忘形地,相送何烦一过溪。
这首明代诗人朱朴的《东林别业》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居图景。首句“屋下流泉度竹低”,以流水声和竹影交织,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次句“屋头高木与云齐”,则展现了屋宇之高以及周围环境的开阔,给人以超然世外的感觉。
第三句“人疑束缚同鸠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自然之中,却仿佛无拘无束,如同自由的斑鸠一般,暗示了其心境的豁达。第四句“自剪蒙茸对鹤栖”,诗人以自我修剪杂草的形象,象征着他对生活的自我料理,与仙鹤共栖的意境相映成趣。
第五、六句“花隐石棱多结子,草妨门径别成蹊”,进一步描绘了别业周围的自然景象,花儿隐藏在石头缝隙中,结出果实;小径被草丛点缀,形成独特的路径,显示出大自然的巧妙布局。
最后一句“平生著我忘形地,相送何烦一过溪”,诗人感慨此地是自己忘却尘世、放开心灵的地方,与自然浑然一体,告别时无需过多的仪式,只需轻轻走过小溪即可,流露出诗人对这里的深深眷恋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东林别业的喜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五岭东来势忽止,阴那山自云中起。
山在云中不可见,得云山乃留真面。
我生爱山尤爱云,策马寻山看云变。
阴那之奇无不有,擎空突兀拿云手。
大云放作天下雨,小云留赠山中友。
登山不学昌黎哭,游山岂作开云祝?
高秋十日云沉沉,山灵知客嫌秋阴。
狞云忽散秋宇净,古柏荣枯护禅定。
倚天五叶开青莲,奇峰顿落琳宫前。
上有飞仙来往之天桥,下有茶香万斛之流泉。
山中寺古逾千年,开山何人潘了拳。
金光明现身丈六,昔曾入梦来清源。吁嗟乎!
占山须占天下奇,作佛须作云雨师。
万里中原腾旱气,愿驱群云出山去。
留云不遣遣云阴,山与祖师俱惭愧。
《阴那山行》【清·丘逢甲】五岭东来势忽止,阴那山自云中起。山在云中不可见,得云山乃留真面。我生爱山尤爱云,策马寻山看云变。阴那之奇无不有,擎空突兀拿云手。大云放作天下雨,小云留赠山中友。登山不学昌黎哭,游山岂作开云祝?高秋十日云沉沉,山灵知客嫌秋阴。狞云忽散秋宇净,古柏荣枯护禅定。倚天五叶开青莲,奇峰顿落琳宫前。上有飞仙来往之天桥,下有茶香万斛之流泉。山中寺古逾千年,开山何人潘了拳。金光明现身丈六,昔曾入梦来清源。吁嗟乎!占山须占天下奇,作佛须作云雨师。万里中原腾旱气,愿驱群云出山去。留云不遣遣云阴,山与祖师俱惭愧。
https://shici.929r.com/shici/KQH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