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司头恼旧冬烘,更著书郎骨相穷。
晓赋得官何足道,直须遮马困吴融。
主司头恼旧冬烘,更著书郎骨相穷。
晓赋得官何足道,直须遮马困吴融。
这首诗《下第》是金代诗人张仲宣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科举落榜的无奈与感慨。
“主司头恼旧冬烘”,这里的“主司”指的是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冬烘”在这里比喻知识浅薄或不学无术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主考官可能知识水平不高或评判标准不公的不满和讽刺。
“更著书郎骨相穷”,“书郎”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负责抄写试卷的官员,“骨相”在这里比喻人的命运或未来。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多舛、才华得不到认可的深深感慨。
“晓赋得官何足道,直须遮马困吴融。”“晓赋”意味着清晨时分的赋诗,“得官”则是指获得官职,但诗人却说“何足道”,即不值得去谈论或在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落榜后的失落与淡然态度。“直须遮马困吴融”则使用了典故,意指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韧不拔,这里暗含着诗人对于自身遭遇的坚韧与豁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幽默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落榜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仙人所居在蓬岛,门前一色金明草。
玲珑楼阁十二层,层层但见绿云绕。
中有雪肤花貌人,手把芙蓉掩翠颦。
玉女侍妆环晓镜,青童持帚扫香尘。
银屏迤逦开双扇,传声将赴瑶池宴。
排空五色驾云车,短尾青龙奔似电。
九天謦咳落珠玑,偷看群仙笑语嬉。
群仙齐唱春归曲,惊醒游人尚未归。
《子夜》清歌歌且舞,天公亦解别离苦。
溪头开尽白菊花,春浅春深寂无语。
澄之不清淆不浊,一水遥遥隔芳躅。
长虹驾空石砺齿,兴来踏月深怀企。
几日离居鄙吝生,两心相印槃阿矢。
由来处士虚声尚,隐囊玉尘标清望。
论治要争伊吕先,抗怀宛在黄农上。
岂知家国误虚谈,正坐身心习疏放。
责实知谁副盛名,汪波千顷汝南清。
朝廷自著钩党籍,乡里终留月旦评。
角巾垫处停华毂,一见倾心写金玉。
对客谁夸御李来,入林岂信攀嵇独。
想见扶阑并辔游,渺渺烟波人上头。
赠芍已忘周岁月,题桥谁续汉春秋。
桥下丰碑作人语,似记前贤曾住处。
峻极嵩高入望遥,流水无声背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