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馀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长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疏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馀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长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疏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迈所作的《送杨简迁国子博士》。诗中描绘了杨君辞去官职,担任国子博士时的情景。当地十万户百姓夹道欢送,连婴儿也含泪哭泣,反映出人们对他的敬爱。诗人回忆起前年大旱,人民生活困苦,甚至不得不上山采薇度日。杨君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实际行动帮助饥民,他日夜操劳,低价出售存粮,驱赶偷窃者,犹如母亲般慈爱。次年丰收,人们不再流离失所。杨君的政绩被载入史册,成为典范。诗人感慨自己虽未能与杨君共事,但仍为他的善举感到欣慰,并在桥山祭祀后,以诗相赠,记录下路人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赞扬了杨君的仁政和无私奉献。
扁舟百里莲城回,青山中断立两崖。
清都虎豹隐不见,但见阊阖排云开。
峰回失喜大飞瀑,声震万壑惊春雷。
掀髯目极九霄外,玉虹千丈飞空来。
一冬青女靳天雪,不知聚此山之隈。
传闻神龙卧其上,宝藏击碎真琼瑰。
胸中先自无尘埃,到此更觉心崔嵬。
天风为我噀空翠,春水泻入骚人怀。
谪仙曾来写胜句,刘郎又为开天台。
我惭笔无挽牛力,醉墨满壁谁为裁。
或言龙湫更奇绝,雁山高处深云埋。
我方携筇往寻访,未知比此何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