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淮》
《过淮》全文
明 / 庄昶   形式: 七言律诗

渺渺秋风送客怀,醉台老眼看金台。

三千里路今犹在,二十年来此度淮。

天地岂胜容俯仰,圣恩何处答涓埃。

邳徐几点飞鸿外,又长秋帆带雨开。

(0)
鉴赏

这首明代庄昶的《过淮》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视野,描绘了诗人过淮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渺渺秋风送客怀,醉台老眼看金台”,开篇即以“渺渺”二字渲染出秋风中的辽远与孤寂,仿佛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融入了这无尽的秋色之中。接着,“醉台老眼”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眼中所见的“金台”(古代宫殿或庙宇的美称)赋予了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颔联“三千里路今犹在,二十年来此度淮”,进一步深化了时空的跨度与情感的深度。诗人站在淮河之畔,回望过去,感慨万千。三千里路程,虽已过去,但记忆犹新;二十年光阴荏苒,却依旧清晰地记得每一次跨越淮河的经历。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凸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怀念。

颈联“天地岂胜容俯仰,圣恩何处答涓埃”,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广阔与个人渺小的感慨,以及对圣明君主恩泽的感激之情。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而诗人却深知自己有幸受到圣恩的庇佑,内心充满了对君主的敬仰与感恩。然而,面对如此深厚的恩泽,诗人却自感无力回报,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谦卑。

尾联“邳徐几点飞鸿外,又长秋帆带雨开”,以自然景象收束全诗,寓意深远。飞鸿点点,象征着自由与远方,而秋帆带雨则描绘了一幅风雨兼程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追求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坚韧与不屈。在风雨中前行,即使道路艰难,也要勇往直前,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深邃的思想,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庄昶

庄昶
朝代:明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猜你喜欢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世乱离情苦,家贫色养难。

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

幕府才方急,骚人泪未乾。

何时王道泰,万里看鹏抟。

(0)

柳枝词十首·其九

凝碧池头蘸翠涟,凤皇楼畔簇晴烟。

新词欲咏知难咏,说与双成入管弦。

(0)

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

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

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

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

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

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0)

留别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0)

留别四首·其四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

老骥春风里,奔腾独异群。

(0)

杂曲歌辞.昔昔盐.蟠龙随镜隐

鸾镜无由照,蛾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隐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