隤照趣夕黯,孤灯启宵明。
老夫倦欲睡,似醉复如醒。
寸心无寸恨,坦如江海清。
秋蛩何为者,四面作怨声。
凄恻竟未已,抑扬殊不平。
切切百千语,递递三四更。
绕砌寻不得,静坐复争鸣。
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听。
隤照趣夕黯,孤灯启宵明。
老夫倦欲睡,似醉复如醒。
寸心无寸恨,坦如江海清。
秋蛩何为者,四面作怨声。
凄恻竟未已,抑扬殊不平。
切切百千语,递递三四更。
绕砌寻不得,静坐复争鸣。
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听。
这是一首描写深夜独坐、感受到秋虫鸣叫之声而引发的思绪和情感变化的诗。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孤灯下,听着四周秋蛩的声音,不禁感到凄凉与不平。
"隭照趣夕黯,孤灯启宵明"两句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清晰的夜景。"老夫倦欲睡,似醉复如醒"则透露出诗人此刻的精神状态,他虽感到疲惫欲眠,但又像醉酒般地半梦半醒。
"寸心无寸恨,坦如江海清"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宽广,这种心境可能是对外界纷扰的一种超脱。
然而接下来的"秋蛩何为者,四面作怨声。凄恻竟未已,抑扬殊不平"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秋虫鸣叫的声音感到悲哀和不满,这些声音似乎在挑动着他的某种情感。
"切切百千语,递递三四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复杂,他可能有许多话想要说,但这些话又像是无尽头的夜长梦般地一遍遍地重复。
"绕砌寻不得,静坐复争鸣。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听"则是诗人在这种纷乱与复杂的情感中,试图寻找某种安宁,但却无法找到。他只能选择静坐,而秋虫的声音似乎在与他争鸣。最后,他选择了逃避,用"我醉不汝听"来表达一种心灵的自我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和秋蛩的鸣叫,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
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
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
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
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