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示山中僧侣》
《戏示山中僧侣》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古风

山居不须华,山居不须大。

所须在适意,随地得其概。

高卑审燥湿,凉燠视向背。

楼阁贵轩翥,房廊宜映带。

或与风月通,或与水木会。

卧令心神安,坐令耳目快。

皋亭美林壑,中塔亦称最。

一楼负山立,圭窦如向晦。

山僧请余住,余性苦不耐。

劝令开八窗,咄嗟变湫隘。

前楹布清阴,后户揽苍霭。

玲珑称人意,萧爽出尘界。

冁然谓山僧,此中固有解。

往往住山人,不知山好在。

我昨居新庵,结构亦可怪。

居然仇凉风,似欲杜灵籁。

古梅如老宿,亭亭使人爱。

其下安灶突,柯条半焦坏。

悲哉冰玉姿,坐受熏灼害。

见之热五内,如身被桎械。

谁当共拯此,移灶出树外。

面南辟小扉,日与香雪对。

区区一缗费,功德乃万倍。

吾言不见用,终为未了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戏示山中僧侣》,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细节和诗人对山居环境的精心设计,展现了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首先提出山居不必追求豪华与大空间,关键在于居住环境是否能让人感到舒适自在。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理想山居环境的构建:楼阁要宽敞明亮,房间布局应与自然景观相映衬,既能与风月相通,也能与山水相会。这样的环境能让人心神安宁,耳目愉悦。

进一步,诗人以具体场景“皋亭美林壑,中塔亦称最”为例,说明了山中景致之美。他特别强调了一座楼阁的设置,强调了窗户的重要性,认为开窗可以改变狭小的空间感,让阳光和空气自由流通,使居住环境更加开阔、清爽。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过去居住的新庵与理想的山居环境,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喜爱和对过去居住条件的不满。他提出将灶台移出树外,面向南方开窗,与香雪相对,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质量的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环境改善的积极态度。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东台杂诗·其三

好辩难为用,能狂亦累名。

酒怀云叶乱,诗境月华清。

短剑悲歧路,空囊负友生。

岁残吾更懒,无梦寄长征。

(0)

辛未元旦口占

醉倒屠苏酒,酡然乐有馀。

却忘今老矣,无计早归欤。

白首心犹稚,青云志未舒。

诒谋告孙子,大业在诗书。

(0)

纵笔二首·其一

几辈投诗吊汨罗,钟灵衡岳指嵯峨。

地多胜迹游难遍,人到衰龄饮易酡。

功业可留身后少,光阴虚掷客中多。

试看终古英雄事,只付渔樵一浩歌。

(0)

武昌舟次送友

扬帆又向鄂城还,秋去春来转眴间。

折柳繫舟鹦鹉埭,落花送客凤凰山。

弹琴洞口云千叠,吹笛楼头月一弯。

太息征途犹故我,何时同与返乡关。

(0)

寿陈唯生表弟五十·其二

天生孝友属斯人,鼓吹笙簧见性真。

报国未忘儒者事,出山遂现宰官身。

万家春献跻堂酒,五色云开揽揆辰。

室有儿曹麟骥似,便当一顾傲风尘。

(0)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一

旗亭遇小鬟,解诗胜老妪。

馀音真绕梁,听唱黄河句。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