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申夏日喜张百庵中秘过访却赠即送还朝·其三》
《戊申夏日喜张百庵中秘过访却赠即送还朝·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禅心尤自旷,不在比邻间。

一棹珠江远,三秋蓟雪还。

月篷推自看,云路悟应閒。

劫外能相忆,依稀鹫岭山。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意为线索,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百庵中秘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禅心尤自旷”,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开阔,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不在比邻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的独立性,并非依赖于身边的人或事,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自由。

“一棹珠江远,三秋蓟雪还”,这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珠江之行,象征着友情的远航;蓟雪归来,则寓意着相聚的喜悦与重逢的温暖。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距离,更蕴含了心灵上的连接与共鸣。

“月篷推自看,云路悟应闲”,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月下的小舟独自前行,象征着个人的探索与成长;云中的道路,暗示着修行与领悟的过程。这里的“闲”字,既指自然界的宁静,也暗含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最后,“劫外能相忆,依稀鹫岭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藏。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无论是经历多少变迁,那份友谊与共同的经历依然清晰如初,如同鹫岭山一般,屹立不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体悟,以及与友人间深厚情感的真挚表达,充满了哲理与诗意,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与启发。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送王尔祝计部考绩

含香廿载旧鹓班,驿路驱驰拜阙还。

负俗向来多白眼,壮心谁谓老红颜。

任誇珠履三千客,更拟宫妆十二鬟。

最是君王知念旧,承恩喜尔出燕关。

(0)

和金陵怀古六首·其一吴

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

但誇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

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0)

又和次杜秋兴八首·其四

故交零落似残棋,秋到怀人意倍悲。

隍里鹿蕉追往日,门前乌柳念今时。

曾怜齐客出关早,敢笑秦侯见事迟。

虎口年来惊乍定,论文差慰暮云思。

(0)

京口望长江

飘蓬何地不天涯,吴楚东南望尚赊。

暑雨濯枝辞凤阙,西风闻雁转龙沙。

九江亦接浮湘路,八月宁同奉使槎。

万里关山无定泊,教人回首忆京华。

(0)

取道浙行值岁方暮

岁暮阴阳羁旅泊,天涯泉石梦郊居。

红尘再拟看花会,白社初抛种树书。

适越有怀探禹穴,浮江无用吊三闾。

春来依旧王孙道,芳草东风不负余。

(0)

诸叔侄兄弟携具促发赋别

几载郊居罢远游,复劳相赠看吴钩。

祗因汗漫思湖海,更逐风尘应马牛。

竹叶临岐催去棹,芦花和雁宿前洲。

閒身又判从人没,敢向天涯咏四愁。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