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依石老僧入丹霞并谢其赠端州石》
《送依石老僧入丹霞并谢其赠端州石》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搜得青山骨,添予白昼心。

勇能离故土,老好入丛林。

一念行应到,千岩坐更深。

寒云交密处,踪迹渺难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步入丹霞山,接受赠礼后离去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深邃的情感。

首句“搜得青山骨”,以“搜”字生动地描绘了寻找与发现的过程,将青山之魂比喻为珍贵的宝藏,隐喻着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领悟。接着,“添予白昼心”,将找到的“青山骨”比作充实心灵的光明,寓意着通过自然的感悟,心灵得以更加明亮与宽广。

“勇能离故土,老好入丛林”两句,展现了老僧不畏艰难,勇于追求内心真正向往之地的精神。这里,“故土”象征着安逸与舒适,而“丛林”则代表了修行与挑战,表达了老僧对精神成长的渴望与决心。

“一念行应到,千岩坐更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一念”与“千岩”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环境的复杂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只要内心坚定,就能达到目标,静坐于千岩之中,心境愈发深沉。

最后,“寒云交密处,踪迹渺难寻”以寒云的密集比喻环境的险恶与复杂,同时暗示了老僧在这样的环境中留下难以寻觅的足迹,象征着他的智慧与修为已融入自然,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入山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最终达到的内心平静与和谐,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五苏山秋望

水天如镜明秋霁。晚钟断续山坳寺。烟外澹斜阳。

松花落石床。吟魂飞不起。愁在苍茫里。

云逗一痕青。登临无限情。

(0)

清平乐.纳凉柬雪兰姊

茶香浥浥。花乳盈瓯碧。露脚如烟吹袖湿。

天淡星痕欲滴。胡床滑簟凉生。睡馀忽听瓶笙。

仿佛一池秋雨,风吹万柄荷声。

(0)

浣溪沙·其一花院奉觞

柳影风丝拂绮兰。持觞争奉北堂欢。

鹊炉香暖绣屏闲。

小院轻寒偎碧树,胆瓶新水映红兰。

不禁惆怅忆家山。

(0)

采桑子·其一四时词

夜凉璧月园珠露,帘卷玲珑。可耐东风。

吹落灯花黯淡红。沈檀小炷浑无语,悄悄疏栊。

薄雾轻笼。春到缃桃第几丛。

(0)

买陂塘·其三

两三花、一般娇姹,惹他风雨无赖。

梦回只在红楼角,一片冷云低碍。春似海。

却不道春边,总是愁先在。相逢定悔。

便神女生涯,非关梦里,梦也可能再。

春宵短,一点一更偿债。千金寸烛难买。

相思别后知何益,枉自手搓裙带。春缆解。

怕回首阑干,已隔湘云外。苍波杳霭。

任老尽芙蓉,搴芳人去,谁共涉江采。

(0)

好事近.夜饮玉立龛,遂登洋舶,主人索赋,以素悦书之

别盏不堪持,何况脸红春腻。

酒醒四更人去,有茫茫海气。

那回东海见麻姑,肯与侬搔背。

问讯者回南海,可卿卿随喜。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