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方浓改作晴,杖藜野外访柴荆。
争寻桑叶占蚕熟,退立田塍避犊行。
风过沙平收鸟迹,烟浓寺没但钟声。
小童走报余将至,一笑松间倒屣迎。
雨意方浓改作晴,杖藜野外访柴荆。
争寻桑叶占蚕熟,退立田塍避犊行。
风过沙平收鸟迹,烟浓寺没但钟声。
小童走报余将至,一笑松间倒屣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在雨后放晴的日子,独自拄着藜杖漫步野外,去探访朋友的田园生活。他兴致勃勃地寻找桑叶,判断蚕儿是否已成熟,为了避开耕牛,他退立田埂。风吹过,沙地上的鸟踪被抹去,远处寺庙的钟声却清晰可闻。当得知友人即将前来,一个小童跑来报信,诗人欣喜之余,连鞋子都来不及提正,便笑着急忙迎接好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淳朴,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扬旌遥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步骑打围秋草绿,舳舻传唱晓江平。
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
牧守只今非易予,九重渊默待盈成。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
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
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
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
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