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
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
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
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
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
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
这首宋诗《清音亭憩暑》是徐冲渊所作,描绘了夏日清幽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首句“水落石涧鸣”,以流水声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涧在雨后空灵的音响,仿佛蕴含着远古的韵味。接下来,“中含太古音”进一步强调了这声音的深沉和古老。
诗人想象“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希望有能工巧匠将这自然之音转化为美妙的音乐,反映出他对艺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夏日炎炎,“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诗人却在清音亭中找到清凉,道人在此休憩,脱巾纳凉于青翠的松林下,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描绘了微风吹过松林,带来丝丝凉意,诗人敞开衣襟,享受这份惬意。随后,诗人感叹“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夏日的热浪仿佛被撕裂,晴朗的山岚升腾,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他希望能分享这清泉,化为人间的甘霖,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