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灵草满溪香,缥缈鸾笙隔洞房。
谁见桃源花树里,春来日日待刘郎。
天台灵草满溪香,缥缈鸾笙隔洞房。
谁见桃源花树里,春来日日待刘郎。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无题四首(其一)》以幽静的天台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气飘渺、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诗中运用了“天台灵草”、“溪香”、“缥缈鸾笙”、“桃源花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天台灵草满溪香”,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氛围,天台山的灵草弥漫着香气,暗示着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蕴含着某种超乎寻常的灵气。这里的“灵草”与“溪香”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预示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
“缥缈鸾笙隔洞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鸾笙,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所吹奏的乐器,其声音缥缈悠扬,此处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和神秘。而“隔洞房”则暗示着音乐虽美,却难以触及,仿佛在另一个世界,增加了诗歌的梦幻色彩。
“谁见桃源花树里,春来日日待刘郎”,最后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神秘的境地——桃花源。这里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句中的“刘郎”指的就是刘禹锡的《桃花源记》中的主人公,这里的“日日待刘郎”意味着期待着进入那个充满美好与宁静的理想之地,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现实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