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经巩华城》
《经巩华城》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风鞍马苦,独过巩华城。

龙瓦飞空殿,雕旗折大营。

奚儿弯石弩,赵女割银筝。

讵念良家子,凄凉出塞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行经巩华城时所见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之情。

首句“秋风鞍马苦”,点明了季节与旅途的艰辛,秋风萧瑟,鞍马劳顿,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独过巩华城”一句,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穿越这座古城的孤独感,与后文的场景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龙瓦飞空殿,雕旗折大营。”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龙瓦(可能指宫殿上的瓦片)在空中飞舞,暗示了战斗的激烈;而“雕旗折大营”则形象地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旗帜被折断,营地遭受破坏,显示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

“奚儿弯石弩,赵女割银筝。”这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将战争与和平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奚儿(古代北方民族)弯弓射箭,赵女(可能指古代赵国的女子)弹奏银筝,一动一静,一战一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讵念良家子,凄凉出塞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那些被迫离乡背井、远离家庭的士兵们的同情与哀怜。他们本是良家子弟,却不得不远离家乡,投身战场,承受着凄凉的出塞之苦,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怀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战争残酷以及人性光辉的独特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0)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0)

寄高令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0)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0)

海棠·其二

翠萼凌晨绽,清香逐处飘。

高低临曲槛,红白间纤条。

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绛绡。

尽堪图画取,名笔在僧繇。

(0)

念奴娇·其三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

絮飞鸿散,问谁解舀得得。

君自举远高飞,知他此去、萍梗何时息。

雅阁幽窗欢笑处,回首翻成陈迹。

小楷缄题,细行针线,一一重收拾。

风花雪月,此生长是思忆。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