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登白玉堂,文彩何郁郁?
胄子承风规,诸儒禀芳躅。
出持绝域节,入奉斋宫箓。
一身为千秋,此事亦已足。
浩然思故乡,悬车返初服。
浮山七十峰,依稀作汤沐。
昔登白玉堂,文彩何郁郁?
胄子承风规,诸儒禀芳躅。
出持绝域节,入奉斋宫箓。
一身为千秋,此事亦已足。
浩然思故乡,悬车返初服。
浮山七十峰,依稀作汤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从朝廷归隐山林的过程与心境。开篇“昔登白玉堂,文彩何郁郁”,以“白玉堂”象征朝廷的辉煌与荣耀,表达了诗人曾经在官场的显赫地位和文采飞扬的形象。接着,“胄子承风规,诸儒禀芳躅”两句,通过描述后辈学子遵循前辈的教诲,暗示了诗人作为前辈对后世的影响。
“出持绝域节,入奉斋宫箓”描绘了诗人从朝廷外放至边疆,又回归朝廷的复杂经历,展现了他忠诚于国家的高尚情操。“一身为千秋,此事亦已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所为感到满足和自豪的情感。
“浩然思故乡,悬车返初服”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决定辞官归隐的决心,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浮山七十峰,依稀作汤沐”以浮山的壮丽景色象征诗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从官场到归隐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花开叶落堪悲,似水年光暗移。
身世都如梦役,是非空使神疲。
良图有分终在,所欲无劳妄思。
幸有一壶清酒,且来闲语希夷。
辟命羡君赴,其如怆别情。
酒阑汀树晚,帆展野风生。
淮静寒烟敛,村遥夜火明。
醉沈朐岭梦,吟达寿春城。
旧友摇鞭接,元戎扫榻迎。
雪晴莲幕启,云散桂山横。
王粲从军画,陈琳草檄名。
知君提健笔,重振此嘉声。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