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暇无所适,故来寻隐君。
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
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
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
多暇无所适,故来寻隐君。
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
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
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隐逸之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多暇无所适”表达了诗人闲暇时光寻访知己的情怀,“故来寻隐君”则明示了访问的目的。
接着,“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到达隐逸之士居所的情景。这里的“搴开”和“触散”展示了诗人的亲切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他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一句表明,无论是隐逸之士的外貌还是言谈,都令人想起古代的风范和高雅。这里“不妨”意味着达到或不逊色于古人,“何太文”则强调了对话的深邃与典雅。
最后,“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表达了诗人在访问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这里“重高趣”指的是心灵上的共鸣和愉悦,“归去每斜曛”则描绘了诗人离开时那渐渐西沉的阳光,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交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小院笼寒,雕栏晕午,人在花闲缥缈。
十样蛮笺,打叠闲情赋稿。
点露痕、沈碧帘栊,写风影、吹香池沼。
◆◆◆、冷和清吟,一铃微雨数声鸟。
长安芳事最盛,为问飘茵堕溷,容颜谁好。
绿叶成阴,强半浮名误了。
渐孤负、锦瑟华年,且寻取、素琴同调。
但诗成、字字怜春,落红休去扫。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汀蒲换色,岸柳欺寒,征帆又落吴阊。
偻指萍踪,西泠草草三霜。
翩然梦回半枕,把欢游、付与斜阳。
紫霄远、想霓裳咏罢,月斧携将。
几度伤怀旧雨,况邻人怨笛,吹冷钱江。
两地离愁,知他仙佩何方。
蓉城倩谁寄语,道尘寰、有客相望。
雁去也,秣陵书、一例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