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虫作蜡,春屐象摩牙。
过槛翻愁滑,扶筇未免斜。
寄情于木橛,何似隐桃花。
笑向獧鞭贾,黄栀借一搽。
冬青虫作蜡,春屐象摩牙。
过槛翻愁滑,扶筇未免斜。
寄情于木橛,何似隐桃花。
笑向獧鞭贾,黄栀借一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蜡屐的独特情感与思考。首句“冬青虫作蜡”,以冬日的青虫化为蜡料,巧妙地引出蜡屐这一主题,暗示了蜡屐的材质与制作过程。接着,“春屐象摩牙”一句,通过春天的意象与象牙的比喻,展现了蜡屐的珍贵与精致。
“过槛翻愁滑,扶筇未免斜。”这两句描绘了穿着蜡屐行走时的微妙感受,既有滑行的担忧,也有依靠竹杖保持平衡的无奈,细腻地表现了蜡屐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体验。
“寄情于木橛,何似隐桃花。”这里诗人将自己对蜡屐的情感寄托于木桩之上,与隐居桃花源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笑向獧鞭贾,黄栀借一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了与商贩交流的情景,以及借用黄栀子的情节,增添了生活情趣,也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蜡屐这一日常之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