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相寻逐海潮,东樵朝别暮西樵。
多情最是松间月,飞去飞来照寂寥。
之子相寻逐海潮,东樵朝别暮西樵。
多情最是松间月,飞去飞来照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多次探访诗人草堂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首句“之子相寻逐海潮”,以“之子”指代友人,生动地刻画了友人追随海潮而来,不辞辛劳地探访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执着。次句“东樵朝别暮西樵”,进一步描述了友人清晨在东方的山林中告别,傍晚又在西方的山林中重逢的情景,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友情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持久与深沉。
第三句“多情最是松间月”,将情感聚焦于自然之中,以“松间月”象征着友情的纯洁与永恒。这里的“多情”不仅指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最后一句“飞去飞来照寂寥”,以月亮的“飞去飞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永恒,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月光也能照亮心灵的寂寞,传递出友情给予的温暖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自然界的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和人性深刻的思考。
江南种橘繁如粳,尔今独以金为名。
岂非彼俗甚珍惜,谓其可比百鍊精。
千头尽带秋色老,一腹皆饱晨霜清。
初筵特此献磊落,满座不觉窥光晶。
宝肆豪华竞相胜,玛瑙散入雕盘盈。
珠庭变化望已久,仙丹忽向洪炉成。
试侵香润擘圆粒,齿牙滴沥沾冰琼。
自怜孤根出远土,得并众果亲杯觥。
赤心可耻不嗤枣,虚表无用安须橙。
辛酸甘苦各存味,赖有知者加题评。
哀哀复哀哀,哀哀至此极。
孤儿与慈母,中路忽相失。
恍惚须臾閒,终日不复得。
谁复坐我堂,谁复入我室。
谁复饮儿酒,谁复哺儿食。
儿饥复谁念,儿寒复谁恤。
耳不闻慈语,目不见慈色。
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
行人犹可期,远道犹可追。
天穷地尽处,一日犹可归。
哀哀复哀哀,此去无尽时。
谁言生离别,不知死别离。
君不见人已闭门鸟已栖,黄昏冢畔孤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