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溪堂方先生五世孙观归马金》
《送溪堂方先生五世孙观归马金》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河南迁汉歙东乡,迁歙西乡自有唐。

溪老堂堂首科级,茅田亹亹冠文场。

考亭郢鄂桑梓友,孝庙乾淳鸳鹭行。

五世贤孙吾获识,根源同是洛阳方。

(0)
翻译
河南的迁移汉人在歙县东乡居住,而歙县西乡自古以来就有唐朝的痕迹。
溪老堂堂,他是首位科举考试的佼佼者,茅田亹亹,他的文章在文坛上独占鳌头。
他在考亭和郢鄂有众多同乡好友,如同孝庙中的鸳鹭同行。
我有幸结识了他的第五代贤孙,我们的根源都出自洛阳。
注释
迁:迁移。
歙:地名,歙县。
溪老堂堂:形容人学问渊博,地位显赫。
茅田亹亹:形容才华出众,文章出色。
考亭:古代学府名。
郢鄂:古代地名,这里指代考亭的同乡。
孝庙:祭祀祖先的庙宇。
乾淳:可能指代朝代或时期。
鸳鹭行:比喻同僚或朋友关系。
洛阳方:指洛阳地区,这里是诗人的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姓方的先生其家族的深厚文化根基和对后代的期望。开篇“河南迁汉歙东乡,迁歙西乡自有唐”表明了方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迁徙与发展,自古以来就在中原地区扎根。接下来“溪老堂堂首科级,茅田亹亹冠文场”则展示了家族的学术成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中的“考亭郢鄂桑梓友,孝庙乾淳鸳鹭行”描绘了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感和家风教育。最后,“五世贤孙吾获识,根源同是洛阳方”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后裔的认可以及对共同根源的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方氏家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回顾,展现了一种对家族未来和传统的美好期待。诗中充满了对家族荣光的颂扬,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深远的家风教育和对后世的殷切期望。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自悟·其二

海内虚游子,山中脱骨仙。

一单如老衲,八十又新年。

野马飞窗日,醯鸡舞瓮天。

吾今丈人行,肯与众争怜。

(0)

避地椒历

邻家急相报,且往椒历山。

登陟如猿猱,合沓同跻攀。

远近火烟起,指点望城间。

椒历不可住,迫晚登孱颜。

夜宿草树中,露下山气寒。

(0)

送清凉寺友上人归永嘉

江心旧作野客宿,石头今逢开士归。

半夜落潮随棹发,十年残梦逐云飞。

相看接手话乡里,独老忍泪沾裳衣。

新春亦有还家愿,会过石室推烟扉。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十八

王师为体须持重,主将犹须纪律明。

功业直须豪杰做,如何贪鄙可论兵?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十七

遮留使者来文牒,恃势要君真可诛。

宪纪皇皇无示弱,盛衰关数不关渠。

(0)

感事

堂堂美髯公,神姿凛如昨。

多财竟何为,本支遂交恶。

欲令弭纷争,此心甚精白。

人其谓我何,我思逃鬼责。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