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九日登岘石洞岩次磨崖石刻古韵》
《重九日登岘石洞岩次磨崖石刻古韵》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千仞悬崖俯汉川,衰年扶步若登天。

茱萸晚日簪重九,乌帽斜风落醉仙。

古怪岩头看剥字,清泠涧底认跑泉。

摩挲盘石行还住,走笔题诗笑率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登临岘石洞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联“千仞悬崖俯汉川,衰年扶步若登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悬崖峭壁的高峻,仿佛直插云霄,俯瞰着汉水河川,而诗人已是年老体衰,每一步都如同攀登天梯般艰难。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丽,也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颔联“茱萸晚日簪重九,乌帽斜风落醉仙”,则将镜头转向了诗人自身。重阳佳节,诗人佩戴茱萸,迎着夕阳,仿佛一位醉仙在斜风中漫步。这里的“醉仙”不仅指诗人自己,也象征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辟邪祈福,而“乌帽斜风”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略带浪漫的氛围。

颈联“古怪岩头看剥字,清泠涧底认跑泉”,转而描写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在怪石嶙峋的岩头上,他仔细辨识着古老的文字;而在清澈的山涧底部,他听到了泉水奔腾的声音。这一联通过“剥字”和“跑泉”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尾联“摩挲盘石行还住,走笔题诗笑率然”,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他在岩石上摩挲,既是欣赏,也是思考;在行走与停留之间,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感悟。最后,“走笔题诗笑率然”一句,表达了诗人即兴创作诗歌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率性而为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0)

门联

挂冠自昔曾骑虎;用力于今好画龙。

(0)

与黄山人孔昭林太守登卿登狼山支云塔

古塔名支云,岁月卒未纪。

苍茫见孤标,直插青天里。

山海拥金莲,乾坤落天柱。

四面刚风吹,白日不得止。

俯视飞鸟背,站站去如驶。

郡官破万缗,丹青焕如此。

秋光满扬州,旷然见千里。

雕甍触落日,丹槛吸溟澨。

脚下走鱼龙,眦前裂风雨。

吴楚几大邦,共此长江水。

阴气青濛濛,沧桑变无已。

回首问海若,登临复能几。

(0)

再题澄海楼壁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0)

正月初十日立春

青帝重阍当晓开,银蜍朱鸟共徘徊。

簪来胜綵三朝复,数尽阶蓂十叶才。

丰泽摘辛堆玉簋,慈宁献寿捧金杯。

漫言闰月迟时令,试看韶华衮衮来。

(0)

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余购取其地葺而新之有楼岿然独立无壁南武山人为书一联曰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因足成之

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

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偶引雏孙问初月,且容时辈量汪波。

湾湾几曲青溪水,可有人寻到钓蓑?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